穴位密码网 穴位密码网logo

微信公共号:xueweimima
穴位密码微信穴位密码微信
热门关注
立夏到三伏:每日姜枣茶陈允斌 | 为什么《伤寒论》中三分红枣加一物(补肾填精的食物和健脾祛立秋日:“群龙无首”,宜补精气,忌喝凉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公众号 > 百草查询

证候是什么?从《伤寒论》证候辨析说起(长文)

穴位密码网 小编微信号:xulei3699 文章浏览:()

导读:《伤寒论》对证候并没有明确的文字概念,但从条文中可以看出张仲景对“证”已有初步的实质性认识。

《伤寒论》是一部理法方药俱备的经典著作。它之所以历经千百年而不淘汰,不唯在于它有丰富的治疗内容,更重要的是它确立了辨证论治体系,为中医学术发展奠定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。

辨证论治的前提是辨证,只有正确辨证,才会有针对性的治疗。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在《伤寒论·序》中所说的“并凭脉辨证”以及在论中以“辨某某病脉证并治”为题,都是强调辨证对于论治的重要指导作用。

古贤对《伤寒论》证候进行过多层次研究,但对其证候概念及其分类方法仍无统一认识,这不但有碍于中医证候规范化的确立,而且也不可避免地有碍于中医疗效的提高。笔者对此提出浮浅的认识,以期对伤寒证候的研究稍有裨益。

证候概念

《伤寒论》对证候并没有明确的文字概念,但从条文中可以看出张仲景对“证”已有初步的实质性认识。经分析、研究,发现《伤寒论》全书共有397条,明文记载“证”字的有41条26个证候名称。(本文条序按新辑宋本《伤寒论》,1956年重庆市中医学会编著,重庆人民出版社出版,下同)。

在这些条文的前后,我们可以找到一组相关的症状群,这些症状群往往就是证候的存在形式。

比如桂枝汤的“发热、汗出、恶风、脉缓”;柴胡汤证的“往来寒热,胸胁苦满、不欲饮食、心烦喜呕”等。有些记载“证”的条文虽然未及症状,但它们多是在明确证候概念的前提下出现的。

比如表证46条。它虽然没有一组相关的症状群附着,但其前边却有太阳病的“中风”“伤寒”证候;有的症状群附着在证候名称的后边,比如5条“阳明少阳证”等。

这说明《伤寒论》中的证候已跳出汉代以前那种停留在表面认识的框架,深入证候的实质。如果我们把26个有证候名称的条文拿来进行综合分析,就可以悟出“证”有以下含义:

1.证是隶属于疾病的,病为纲,证为目,证是在病的范围内出现的。

2.证是由症状组成的,这些症状是有内在联系的。

3.证反映了疾病的不同层次和不同结构,比如太阳病有表证、里证,还有蓄水证、蓄血证等。

4.证是确立治则与治法的依据,比如277条有“自利不渴者,属太阴,以其脏有寒故也,当温之,宜服四逆辈”文字说明。

由此看来,证候已不是患者自述的原始症状,而是医生对所搜索到的症状、体征及其有关情况,通过逻辑思维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概括。一种疾病起码有两种证候所组成,证候的数目随着疾病的复杂程度而增多。但不管哪一种疾病,它们的证候都是疾病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反映。在时间上都可以划分为初期证候、中间证候、末期证候;在空间上,都可以划分为轻证候与重证候,或者表证与里证,或者单纯证候与合并证候等。

这样,证候就指明了疾病的位置、性质、趋势,随之就可确立治疗原则。《伤寒论》提出“观其脉证,知犯何逆,随证治之”。这清楚地阐明了证与治之间的关系。

证候分类

分类是对复杂事物按照一定标准进行区分的一门科学。就疾病而言,证候分类有利于了解疾病发生、发展及变化的规律,从而为遣方选药提供了可靠的依据。

张仲景不但重视疾病的区分,而更多的则是重视证候的分类。《伤寒论》中的证候分类,有以六经命名的,比如太阳证(220条);有从部位与性质命名的,比如外证(42条),表证(46条)、阳证(130条)、热证(141条)等;;有以方剂命名的,比如桂枝汤(34条、166条)等;有以六经方剂合称的,比如“太阳病证”(25条);还有以病证合称的,比如太阳病证(48条)以及汤病证、血证等。

历代医家在研究伤寒论证候时,由于当时医学界对《伤寒论》困惑不解的问题不同,更感于著者自己的学术特长有别,因而派生出多种分类方法。隋代医家巢元方曾按病因、症状及病机等因素,将伤寒证候分为78候。唐代医家孙思邈则依“方证同名,比类相符”的方法,将伤寒证候以法定方,以方分证。

至宋代医家许叔微则将六经与八纲结合起来进行分类。至清代医家柯琴主张依方类证,倡导以法类证。这些分类法各有特色,它们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次反映了伤寒证候的本身及其演化趋向。如果我们将这些分类方法放到临床实践中去,就会发觉有两种分类方法最接近实际,故被医学家所喜用。

一是六经辨证法。六经可以概括八纲,可以明示病位、病性、病势,它实质上是对人体经络、脏腑生理功能与病理变化的纲领性总结。

二是汤证(或叫方证)分类法。因为它具有内涵明确、外延清楚、证与治密切结合的特点,故被许多医生所采用。汉代以后约定俗用的汤证,比如补中益气汤证、归脾汤证、银翘汤证等,都是受到《伤寒论》的启发而形成的。

综合上述可以看出,证候分类的最佳方法必须具备两点,一是反映疾病本质,二是密切结合临床。就伤寒证候来说,如何把两者结合起来呢?用什么样的形式去表达呢?这是需要认真讨论并亟待解决的问题。

证候变化

张仲景发展了《黄帝内经》关于证候的认识,突破了“伤寒一日,巨阳受之……”的局限,把证候的动态变化活生生地勾划出来,跃然纸上,如临其说,太阳病提纲就寓有表虚、表实及府证之别。阳明病提纲以“实”字统之,不言具体脉与症,更显其多变不拘。少阳病提纲后特立“但见一证便是,不必悉具”条,是对该病证具有表里出入多样性的说明。太阴病提纲下有桂枝加大黄汤证,告诚人们不要偏虚而忽略虚中之实。少阴病提纲“脉微细”三字,微为阳虚,细为阴虚,少阴为水火阴阳之宅,提示出寒热变化之实。厥阴病提纲更是寒热错杂,虚实并兼,即是近代有人提出应把337条作为厥阴病提纲,但也有寒、热、虚、实厥逆之异。这足具《伤寒论》六经病提纲是变化的、运动的,不变则是相对的。

近年来,随着中医鉴别诊断学的研究进展,人们对证与证之间的变化愈加重视。有人把这种微妙变化称之为“中间证候”或“临界证候”或“相兼证候”等。

其实,这种从此证过渡到彼证的中间阶段,早在汉代就有足够的认识,《伤寒论》中的“并病”就是这种证候的早期称谓。有的条文虽然没有明确提出“并病”,但其实质亦属此类。

比如柴胡桂枝汤证、葛根黄芩黄连汤证、桂枝二越婢一汤证、桂枝麻黄各半汤证、桂枝二麻黄—汤证等。这类证候的性质及其分类还有待深入研究。

但可以看出,《伤寒论》中证与运之间是密切相关的,没有一个绝对的分界线。从一个证候过渡到另一个证侯,可以是突变的,即跳跃式的,比如越经传;也可以是渐变的,如循经传等。而所谓的“中间证候”,可以看作是沟通了两种证候之间的渠道。张仲景对这类证候的治疗提出了很好方法,即权衡多家,会而治之。明确“中间证候”的性质对于预防疾病的变化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。

证侯辨析

汉代以前,人们对疾病的认识还没有完全提高到理性阶段,多是头痛医头、脚痛医脚,这从《扁鹊论》《仓公列传》《伤寒论·序》中可以看出。张仲景同其他自然科学家一样,运用中国古代哲学家的思想方法,对疾病的本质进行了初步地系统分析。

怎样对证候进行分析?张仲景在古代哲学——阴阳学说指导下,将伤寒证候分为两纲,即三阴三阳。然后在两纲之内辨其六目,即表里部位、寒热之性、虚实之体。这就是后世人们所概括的“六经辨证”,实为八纲辨证的渊源。这种分析方法是古代医学认识论的飞跃。有了这个纲目,就使后人如同“饮了上池之水”“虽未能尽愈诸病,庶可以见病知源”。

在具体分析方法上,张仲景用比较分类法、考论虚实法、假喻达旨法、对偶举证法等,使得这些条文井然有序,病证分明。

一是比较分类法。比较分类法,是最基本的逻辑方法。这种方法是在比较的基础上,根据事物之间的异同,探索它们的内在联系与运动规律。此法有两种:

1.异中求同法。即在不同病证中找出它们质的相同点,以便合而治之。《伤寒论》中每篇的第一条就是对千变万化的疾病的高度归纳,每一个方剂的代表证候就是对诸多疾病横断面相同部分的集中概括。晋代以后在对《伤寒论》条文重新排列时,有人就采用桂枝汤类、柴胡汤类等去组合,这实质是对伤寒病证的异中求同法;

2.同中求异法,六经病各篇的脉证并治,就是对同病的辨证与同证的辨治。例如同是太阳病,就有中风表虚、伤寒表实之分。同是中风表虚证,就有桂枝证、桂核加葛根汤证、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等。

二是考论虚实法。考论虚实法,就是试探法,也叫验证法。这里所说的虚实是逻辑学上的名词,指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否。东汉哲学家王充说:“事有证验,以效突然。”张仲景是唯物论者,他从不凭主观臆断去处理疾病,对于似是而非的病证,多用试探法以求虚实,在获得确凿证据后,再对证治疗。还有若干以药测证的条文,比如159条关于下利的辨析,先予理中法,利更基者,知病在下焦,改用赤石脂禹余粮溏等。这种胆大心细的诊断方法,对于病情复杂或疑似多端的病证无疑是很需要的。

三是对偶举证法。对偶举证法,就是把一组相反的证候或具有代表性的症状并列行文,从而明确显示它们的性质、关系及治法。比如7条“病有发热恶寒者,发于阳也;无热恶寒者,发于阴也”。这是区别阴证阳证的总纲,发热恶寒与无热恶寒的对偶举出,利于鉴别,便于掌握。这种在条文与条文之间和条文内部的证使对举、汤证对举、脉象对举,对于理解证候性质与选择适当方药是有利的。

伤寒证候分析方法还有反证法、淘汰法等。张仲景在运用这些方法时,虽然还没有达到十分圆满的程度,而且对于病、证、症三者之间的关系还没有严格地划清内涵与外延的界限,但他已经掌握了当时自然科学的辨证方法,并且依据这种科学方法,总结出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规律。

如果我们能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思路探讨张仲景的学术成就,就不会被所谓深奥所迷惑,对《伤寒论》所遗留下来的种种疑点就会得到正确解答。

【免责忠告】此文章为穴位密码网整理或来自网络书籍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,微信号:xulei3699;发布的人体穴位图和信息仅供参考,若针灸等相关操作请咨询当地医院医师,或添加穴位密码QQ群(184221189)交流讨论,直接点击穴位密码1每天学习群

微信扫一扫 穴位密码公众号:xueweimima

公众号介绍: “ 我是穴位密码”小秘,平时常见的小毛小病,困扰多年的难言之隐,我都可以教你不花1分钱用穴位的方法在家轻松搞定,穴位密码专注传播:权威、自助、准确的养生实践方法,欢迎您关注穴位密码官方微信公众号,随时随地掌握最新应季的穴位养生知识和专家指导视频!

标签:

穴位密码微信穴位密码微信
推荐阅读

相关阅读:

独家专享
专题推荐
专家视频图解

今日头条>>

核心关键词:食疗大全

人体穴位大全

热门点击排行榜

  1. 1
    立夏到三伏:每日姜枣茶 立夏到三伏:每日姜枣茶
    71
  2. 2
    陈允斌 | 为什么《伤寒论》中三 陈允斌 | 为什么《伤寒论》中三分之一的药方含有姜枣?
    61
  3. 3
    红枣加一物(补肾填精的食物和健脾 红枣加一物,打成粉、冲着喝,让你容光焕发、元气满满、精气神十足
    60
  4. 4
    立秋日:“群龙无首”,宜补精气,忌喝
    40
  5. 5
    全民脾虚的原因找到了,您也中招了 全民脾虚的原因找到了,您也中招了吧?
    29
  6. 6
    全民脾虚的原因找到了,您也中招了 全民脾虚的原因找到了,您也中招了吧?
    26
  7. 7
    陈允斌 | 为什么《伤寒论》中三 陈允斌 | 为什么《伤寒论》中三分之一的药方含有姜枣?
    21
  8. 8
    今日“入梅”,辛丑寒湿之年的梅雨 今日“入梅”,辛丑寒湿之年的梅雨季节,如何防湿气?
    21
  9. 9
    鼻炎高发季将至,日常调理的小方法 鼻炎高发季将至,日常调理的小方法
    17
  10. 10
    处暑节气的养生饮食宜忌 处暑节气的养生饮食宜忌
    16
  11. 11
    陈允斌 | 为什么《伤寒论》中三 陈允斌 | 为什么《伤寒论》中三分之一的药方含有姜枣?
    15
  12. 12
    陈允斌 | 为什么《伤寒论》中三 陈允斌 | 为什么《伤寒论》中三分之一的药方含有姜枣?
    14
  13. 13
    耳鸣、听力下降,可能是吃出来的 耳鸣、听力下降,可能是吃出来的
    14
  14. 14
    红枣加一物(补肾填精的食物和健脾 红枣加一物,打成粉、冲着喝,让你容光焕发、元气满满、精气神十足
    13
  15. 15
    红枣加一物(补肾填精的食物和健脾 红枣加一物,打成粉、冲着喝,让你容光焕发、元气满满、精气神十足
    12

特别推荐

精品阅读

精彩专题

食疗大全

网站首页 | 手机版 | 养生视频 | 全站搜索 | 版权说明 | 信息反馈 | 网站地图

穴位密码网 豫ICP备11004095号 微信公众号:xueweimima